【聯強大樓設計理念】隔間,是辦公室使用的大罩門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幾十年來,聯強在世界各地建立了26座運籌中心,更是陸續設立近百個辦公地點;在辦公室空間以及隔間的規劃,累積了很多經驗與「痛點」,也形成了一套隔間規劃規範。

 

  早期,財務部門說他的資料很機密,所以不僅主管要有辦公室,財會人員也需要獨立的辦公區;人資部門也有相同的理由,要求獨立的辦公空間,當然其他部門也不怕找不到理由。所以,整個辦公室就隔成一間間,空間支離破碎,動線曲折蜿蜒。

 

  而且,當部門人員有增長、組織有調整,那更改隔間更是家常便飯。隔間的變動,除了重新設計、拆除與裝修的成本之外,所有的消防設施、逃生動線、空調照明等配套設備,都要重新規劃與送政府審查,時間與費用都是所費不貲。

 

  一個建築是要使用數十年甚至百年,隔間動線也是要思考長期變化需求;所以,這些常態的困擾,也促使我們去歸納整理,研究出一套辦公室的格局規劃法則,及最佳標準尺寸的規範。

 

  其中,歸納整理隔間(功能房)的彈性使用規劃:

 

  大型功能房:供做12~14人的大型會議室、主管辦公室,甚至可供5~6人的工位使用。

 

  中型功能房:供做6~7人的中型會議室、主管辦公室。

 

  小型空間:供做4~5人會談室或儲藏室使用。

 

  這樣的規劃,20多年來,不管組織、人數怎麼變化都不需要更動隔間;解決了我們常年的痛點,也節省了相當大的費用。

 

  當有萬用的隔間,就能釋放出最大的開放辦公區,維持辦公空間不被各種特殊功能隔間切割得支離破碎。當然,開放辦公區的空間規劃,也要規範最適的工位尺寸,以及恰到好處的主、輔走道的寬度,使人員在辦公室的動線達到最適,這也同樣在多年的使用經驗下有一套規範。

 

  而有了這套成熟的隔間與工位尺寸規範,使得我們在初期討論新大樓的樓層規格尺寸時,就非常具說服力;因此,我們可得到寬敞舒適的空間、最流暢的使用動線、並且是最大的使用坪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