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
台灣首家揭露TCFD的電子通路業者
聯強為高科技產業通路整合服務供應商,雖然非屬高污染性行業,但身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對於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的威脅責無旁貸。聯強積極支持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專案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 的工作,自2019年起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按其建議的框架揭露本年之工作進度與成果,為台灣首家揭露TCFD的電子通路業者,並於2021年正式簽署成為TCFD的支持者。
隨著國內外氣候相關法規加嚴、極端氣候事件發生愈加頻繁,乃至於消費者行為的改變等,對於我們的營收、產品價值,甚至商譽,皆可能產生潛在的衝擊。因此,公司正逐步完善對於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識別及管理方法,並制定對應策略,以期建立公司及客戶邁向低碳轉型的能力,為全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聯強TCFD
氣
候
治
理 |
ESG永續委員會:氣候變遷管理的最高組織
•由ESG委員會直接負責監督與管理公司整體永續議題及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定期匯報董事長,並自2022年起每季提報董事會執行成果。
ESG環境小組:依委員會決議之策略與目標推動專案
|
氣
候
策
略 |
•定期研調:ESG環境小組蒐集各業務部門的反饋
•鑒別與評估:氣候議題相關的風險與機會
•策略研擬:召開會議討論因應措施,減緩潛在氣候風險,掌握永續商機。
|
風
險
管
理 |
•依據 TCFD 架構:建構聯強的氣候風險辨識流程
•納入公司運營策略:針對減緩氣候變遷與調適,制訂預防性維護計畫
•積極主動: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採取必要建置投資
|
氣
候
指
標
與
目
標 |
•定錨:氣候變遷相關的管理指標
•檢視:年度目標達成進度與實際績效
•分析:年度指標達成進度與績效改善
|
2023年氣候相關風險鑒別成果
面向 |
氣候暖化
|
議題 |
用電或用水增加
|
潛在風險描述 |
因氣候暖化導致的用電或用水增加,可能會造成營運成本的增加
|
預期影響時程 |
中/長期
|
潛在財務影響 |
成本增加但無重大影響
|
因應措施 |
1. 於所在營運場所推動節能減碳措施
2. 總部新大樓選用追日系統自動調節採光與空調節能的複層玻璃帷幕系統,以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為追求的目標
3. 積極汰換升級各地辦公室辦公設備,新辦公室一律採無線電話、無線連網、LED燈具等
|
面向 |
極端氣候事件
|
議題 |
供應鏈中斷
|
潛在風險描述 |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機會的增加,可能導致我們的供應鏈中斷,造成無法及時交貨,可能導致營收及聲譽的損失。
|
預期影響時程 |
中期 |
潛在財務影響 |
營收下降但無重大影響
|
因應措施 |
1. 訂定各項緊急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2. 已建置異地遠距備援機制,不受氣候變異或其他因素中斷商務運作
|
面向 |
政策與法規
|
議題 |
氣候變遷相關政策行動持續發展
|
潛在風險描述 |
限制任何可能助長氣候變遷不利之影響,以及促進氣候變遷調適,政策與法規規範可能增加公司營運成本。
隨著氣候變遷造成損失擴大,氣候相關訴訟風險可能增加。
|
預期影響時程 |
中期
|
潛在財務影響 |
營運成本增加、裁罰、訴訟案件增加但無重大影響
|
因應措施 |
1. 積極與主管機關、相關組織等利害關係人議合,密切關注國內外法規變動
2. 建立內部用電用水量、碳排放等數據清冊,定期檢查環保措施成效
|
面向 |
供應鏈管理
|
議題 |
綠色供應鏈
|
潛在風險描述 |
供應鏈共同追求綠色永續,溫室氣體減量管理已成採購流程之必要評估項目。滿足客戶需求、與客戶一同掌握ESG趨勢,是聯強經營商譽的當責。
|
預期影響時程 |
中期
|
潛在財務影響 |
成本增加但無重大影響
|
因應措施 |
1. 規劃導入適用之國際標準(ISO等)
2. 規劃取得ESG相關之第三方認證
|
面向 |
供應鏈管理
|
議題 |
供應商轉嫁成本
|
潛在風險描述 |
因為氣候變遷的衝擊造成供應鏈整體營運成本的增加,影響產品流通效率及業者的盈利能力。
|
預期影響時程 |
長期
|
潛在財務影響 |
成本增加但無重大影響
|
因應措施 |
1. 優化數位產品與服務投資組合
2. 多品牌採購擴大業務規模
3. 提升整體供應鏈彈性
4. 供應鏈營運模式走向由原廠與下游客戶直接議定價格,故成本會直接轉嫁至下游,聯強提供的營運服務機制,能減緩供應鏈整體營運成本的上升幅度。
|
面向 |
商譽風險
|
議題 |
商譽管理
|
潛在風險描述 |
對利害關係人關注之氣候變遷議題未積極回應投入,影響公司形象及信譽。
|
預期影響時程 |
長期
|
潛在財務影響 |
營收減少但無重大影響
|
因應措施 |
對利害關係人關注之議題或需求,設置溝通管道回應,轉化為支持公司朝永續、綠色企業發展之助力。
|
面向 |
技術風險
|
議題 |
支持低碳、高效能之技術改良與創新
|
潛在風險描述 |
可能會有更低碳的取代產品或服務,或是轉換低碳科技與再生能源導致營運成本增加
|
預期影響時程 |
中/長期
|
潛在財務影響 |
營運成本增加但無重大影響
|
因應措施 |
1. 持續推動低碳營運,執行紙箱回收再利用、營運數位化
2. 推動營運流程數位化(數位簽核、數位運作、電子發票)
|
2023年氣候相關機會鑒別成果
面向 |
供應鏈永續
|
議題 |
客戶對低碳產品與服務需求增加
|
潛在機會描述 |
推動服務過程中的數位資訊串聯,將上中下游整合成高度數位化與節能化的綠色供應鏈,滿足原廠與客戶尋求低碳服務的需求,達成產業⽣態圈的共存、共榮、共好!
|
預期影響時程 |
中期
|
潛在財務影響 |
營收上升
|
實踐策略 |
1. 推動營運服務平台(MSP)
聯強主動扮演數位橋樑的整合角色,為數百家原廠、客戶與夥伴提供專屬客製APP,並擴大數位串聯到金融服務商、運籌服務商等,提供各種商機開拓服務、商務運作服務、分析管理資訊服務等,提升產業鏈營運效率,進⼀步降低供應鏈運作的資源損耗與碳排。
2. 因應各種業務型態建構數位服務平台
|
面向 |
供應鏈永續
|
議題 |
關注供應鏈永續與經營韌性,以資源運用效率最大化為基礎,建構減碳節能之雲倉運作機制
|
潛在機會描述 |
短鏈物流已是供應鏈顯學,縮減供應鏈上下游實體物流節點,並簡化供應鏈流程,朝地球資源應用效率的最佳化進行,是聯強掌握重要物流資源的絕佳機會。
|
預期影響時程 |
中期
|
潛在財務影響 |
成本下降營收增加
|
實踐策略 |
1. 資訊通透:完整的資訊串聯,著重資訊透明度與即時性。透由完整串聯營運價值資訊,使交易流、貨流、金流等重要的商務資訊清晰透明,讓雲倉參與者即時且全面掌握庫存波動、銷售脈動、市場貨況分布與服務進程等重要資訊
2. 雲倉互利:『雲倉機制』以資源共享互利為軸線,集結供應鏈參與者的必要物流需求,以共享倉儲空間、共用配送資源的方式,讓雲倉參與者可共享規模經濟帶來的營運效益與資源運用效益。參與者間的營運淡旺產生互補效應,倉儲空間硬用彈性大幅提升
3. 節能貨流:專注管理「貨權」,帳動貨不動,減少運輸節能減碳
4. 商品直達:商品直接送達消費者,解決傳統交易模式的多節點貨流,大幅縮短訂單處理的時間、距離與物流成本
5. 商務流程自動化,透過內部系統資訊串聯,去除低效人工作業推動簡捷經營政策,運用AI智能分析,刪減低效業務,將資源聚焦投放高效業務
6. 推動簡捷經營政策,運用AI智能分析,刪減低效業務,將資源聚焦投放高效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