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
• |
總裁杜書伍獲潘文淵基金會頒發潘文淵獎。 |
• |
連續二十年榮獲「台灣最佳國際品牌」殊榮,品牌價值成長近20%,達4.23億美元,為唯一名列前茅的高科技通路服務企業。 |
• |
總裁杜書伍獲遠見高峰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
• |
總裁杜書伍連續四屆蟬聯《哈佛商業評論》前10大台灣最佳CEO。 |
• |
總裁杜書伍出版〈打造將才基因系列-深思考的鍛鍊〉一書。 |
|
|
2021 |
• |
總裁杜書伍獲交通大學頒授名譽工學博士學位。 |
• |
連續第十九年榮獲「台灣最佳國際品牌」殊榮,為唯一的通路服務品牌,品牌價值成長13%,達3.55億美元。 |
• |
天下雜誌「2021兩千大調查」,聯強國際排名服務業第6大。 |
|
|
2020 |
• |
總裁杜書伍獲科技管理學會頒發「科技管理獎」。 |
• |
總裁杜書伍榮膺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 |
• |
總裁杜書伍連續三屆獲《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台灣最佳執行長前10強」 |
• |
連續第十八年榮獲「台灣20大國際品牌」殊榮,為唯一的通路服務品牌,品牌價值達3.14億美元。 |
• |
天下雜誌「2020兩千大調查」,聯強國際排名服務業第5大。 |
|
|
|
2019 |
• |
連續第十七年榮獲「台灣20大國際品牌」,為唯一的通路服務品牌,品牌價值年增2%。 |
• |
聯強印尼雅加達運籌中心落成啟用。 |
• |
天下雜誌「2019兩千大調查」,聯強國際排名服務業第4大。 |
|
|
2018 |
• |
連續第十六年榮獲「台灣20大國際品牌」殊榮,並為唯一的通路服務品牌,品牌價值年增4%。 |
• |
總裁杜書伍連續兩屆獲《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台灣最佳執行長前10強」。 |
• |
天下雜誌「2018兩千大調查」,聯強國際排名服務業第3大。 |
|
|
2017 |
• |
與越南最大資通訊整合服務商FPT集團(FPT Corporation)策略聯盟,成立聯強越南,正式進軍越南通路市場。 |
• |
投資興建印尼運籌中心。 |
• |
連續第十五年榮獲「台灣20大國際品牌」殊榮,並為唯一的通路服務品牌。 |
• |
天下雜誌「2017兩千大調查」,聯強國際排名服務業第4大。 |
|
|
2016 |
• |
總裁杜書伍獲《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台灣最佳執行長前10強」。 |
• |
中國大陸長沙運籌中心正式完工啟用。 |
• |
中國大陸寧波運籌中心正式完工啟用。 |
• |
公開收購群環科技普通股;成為100%子公司。 |
• |
設立通達運籌公司,擴大發展運籌業務。 |
• |
連續第十四年榮獲「台灣20大國際品牌」殊榮,並為唯一的通路服務品牌,品牌價值達3.09億美元。 |
• |
天下雜誌「2016兩千大調查」,聯強國際排名服務業第4大。 |
• |
總裁杜書伍出版〈打造將才基因系列-觀念漫談〉一書。 |
|
|
2015 |
• |
天下雜誌「2015兩千大調查」,聯強國際排名服務業第5大。 |
• |
中國大陸濟南運籌中心正式完工啟用。 |
• |
榮獲「台灣國際品牌」,品牌價值3.37億美元(《Interbrand》)。 |
• |
中國大陸哈爾濱運籌中心正式完工啟用。 |
• |
中國大陸南昌運籌中心正式完工啟用。 |
|
|
2014 |
• |
獲評為「台灣國際品牌」,品牌價值3.45億美元(《Interbrand》) 。 |
• |
連續第十二年獲《天下雜誌》評選為資訊通路「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二○一四兩千大調查」,聯強國際排名資訊、通訊、IC通路第2大,服務業第6大,且為「服務業最賺錢公司」第1大(《天下雜誌》) 。 |
• |
中國大陸廈門運籌中心正式完工啟用。 |
• |
澳洲雪梨運籌中心正式完工啟用。 |
• |
中國大陸合肥運籌中心正式完工啟用。 |
|
|
2013 |
• |
獲評為「2013年台灣國際品牌價值」第九名,品牌價值較前一年度提升2%,達3.45億美元(《Interbrand》) |
• |
連續第十一獲《天下雜誌》評選為「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二○一三兩千大調查」,聯強國際排名資訊、通訊、IC通路第2大,服務業第6大,且為「服務業最賺錢公司」第9大(《天下雜誌》) |
|
|
2012 |
• |
連續第十年獲《天下雜誌》評為「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獲評為「台灣最有價值品牌」第八大,品牌價值達3.39億美元(《Interbrand》)。 |
• |
中國大陸蘇州、廣州、武漢及鄭州四大城市之聯強運籌中心正式啟用。 |
• |
「500大服務業調查」,聯強國際排名第6大,且為「服務業最賺錢公司」第7大(《天下雜誌》)。 |
• |
總裁杜書伍出版新書《打造將才基因2--將將》。 |
|
|
2011 |
• |
獲品牌價值鑑定機構Interbrand評鑑為「台灣最有價值品牌」第九大,品牌價值達3.17億美元。 |
• |
獲經濟部評選為「台灣百大品牌」殊榮。 |
• |
中國大陸西安與青島兩大城市之聯強運籌中心正式啟用。 |
• |
連續第九年獲《天下雜誌》評選為「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天下雜誌》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排名台灣第6大之服務業公司。 |
|
|
2010 |
• |
獲品牌價值鑑定機構Interbrand評鑑為「台灣最有價值國際品牌」之第九大。 |
• |
連續第八年獲《天下雜誌》評選為2010年「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獲得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選入為「台灣本土個案之開發與全球發行」之研究個案。 |
• |
總裁杜書伍於中國大陸出版簡體字版新書《將才-讓年輕人少奮鬥五年》。 |
• |
總裁杜書伍出版之「打造將才基因」,獲頒經濟部經營管理類「金書獎」。 |
• |
中國大陸瀋陽、天津、杭州三大城市之聯強運籌中心正式啟用。 |
• |
由印度合資通路公司雷廷頓投資土耳其第二大資訊通路商Arena,正式跨足土耳其市場,打開通往東歐的大門。 |
• |
與印尼最大的電腦集團ME合資成立通路公司,正式進軍印尼市場,拓展亞洲新興市場再下一城。 |
• |
《天下雜誌》2009年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聯強國際排名台灣第6大之服務業公司;在資訊、通訊、IC通路業排名第1。 |
• |
《今周刊》2010年「兩岸三地上市通路50強」,聯強國際在中港台上市的通路企業中,營收排名第3大。 |
• |
《彭博商業周刊》2010年「世界科技100強」,聯強國際在全球科技業中,排名第37強。 |
|
|
2009 |
• |
獲品牌價值鑑定機構Interbrand評鑑為「台灣最有價值國際品牌」之第九大。 |
• |
總裁杜書伍出版新書《打造將才基因》。 |
• |
中國大陸南京、成都、北京三大城市之聯強運籌中心正式啟用。 |
• |
《天下雜誌》2008年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聯強國際排名台灣第7大之服務業公司。 |
• |
連續第七年獲《天下雜誌》評選為2008年「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數位時代》2008年之「台灣科技一百強」中「最讓投資人滿意」之科技企業第八強。 |
|
|
2008 |
• |
《天下雜誌》2007年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聯強國際排名第6。 |
• |
《今周刊》2008年「中國市場消費品牌五十強排行榜」,聯強國際排名第24。 |
• |
獲品牌價值鑑定機構Interbrand評鑑為「台灣最有價值國際品牌」第九大。 |
• |
《天下雜誌》評選為2008年「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總裁杜書伍獲選國立交通大學五十位最有影響力校友。 |
|
|
2007 |
• |
《天下雜誌》評選為2007年「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天下雜誌》2006年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聯強國際排名第7。 |
• |
《商業周刊》2006年「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排名第73,電子通路商排名第1。 |
• |
獲品牌價值鑑定機構Interbrand評鑑為「台灣最有價值國際品牌」。 |
|
|
2006 |
• |
產品線跨足消費性電子領域,為元組件、資訊、通訊產品之後另一大事業範疇。 |
• |
獲品牌價值鑑定機構Interbrand評鑑為「台灣最有價值國際品牌」。 |
• |
《天下雜誌》評選為「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天下雜誌》2005年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 ,聯強國際排名第7。 |
• |
《商業周刊》2005年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 ,聯強國際排名第15。 |
• |
聯強中國獲大陸《銷售與市場》雜誌頒發的中國「金銷獎」。 |
• |
聯強中國獲大陸《電腦產品與流通》頒發十大卓越分銷商金榜。 |
• |
聯強中國獲《電腦商情報》頒發的「中國百強IT分銷商第2名」。 |
|
|
2005 |
• |
獲品牌價值鑑定機構Interbrand評鑑為「台灣最有價值國際品牌」第八大。 |
• |
《天下雜誌》2004年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聯強國際排名第11。 |
• |
《天下雜誌》評選為「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商業周刊》2004年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聯強國際排名第11。 |
|
|
2004 |
• |
獲品牌價值鑑定機構Interbrand評鑑為「台灣最有價值國際品牌」第十一大。 |
• |
《商業周刊》2003年「兩岸三地1000大排行」,聯強國際名列第36。 |
• |
《天下雜誌》、《商業周刊》分別進行2003年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聯強國際均排名第7。 |
• |
《天下雜誌》評選為「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獲澳洲BRW雜誌評選「50 Companies with Good Asset Use」,澳洲子公司排名第20。 |
|
|
2003 |
• |
澳洲、泰國運籌中心導入CTO客製化即時生產機制,為客戶量身訂作個人電腦。 |
• |
以「聯強貨」所代表的卓越服務為主軸,進行大規模的服務品牌行銷。 |
• |
海內外營業額突破新台幣一千億元大關,達1,082億元。 |
• |
獲品牌價值鑑定機構Interbrand評鑑為「台灣最有價值國際品牌」第九大,且為十大品牌中唯一服務品牌。 |
• |
《天下雜誌》、Accenture邀集國內產官學界共同評選為「卓越服務獎」。 |
• |
《天下雜誌》評選為「最佳聲望標竿企業」 |
• |
《亞元雜誌》(Asiamoney)針對全球各大金融機構分析師與基金經理人進行票選,聯強獲選為「台灣最佳管理企業」第3名。 |
• |
美國《商業周刊》全球IT百強調查,聯強國際排名第56。 |
• |
《商業周刊》調查,聯強為台灣2002第一大資訊/通訊/IC通路服務業。 |
|
|
2002 |
• |
泰國運籌中心完工啟用,運作面積2,700坪。 |
• |
籌畫北京、上海等地運籌中心。 |
• |
海內外營業額達新台幣840億元,其中海外地區年成長率56%。海內外經銷據點達20,000家,涵蓋台灣、香港、大陸、泰國、澳洲等地34個城市。 |
• |
《電腦週報》調查,聯強為店頭門市心目中最理想之代理通路商。 |
• |
《天下雜誌》、《商業周刊》分別進行2001年台灣「500大服務業調查」,聯強國際均排名第8。 |
• |
美國《商業周刊》全球IT百強調查,聯強國際排名第4。 |
|
|
2001 |
• |
澳洲運籌中心正式啟用,運作面積5,200坪。 |
• |
展開專業運籌服務業務 (LSP,Logistic Service Provider)。 |
• |
獲微軟評選為全球15家黃金級 Windows嵌入式夥伴(Windows Embedded Partner Gold Program)。 |
|
|
2000 |
• |
提供消費者「大哥大2年保固」服務。 |
• |
林口運籌中心第三倉儲完工啟用,為全自動化無人操作倉儲。 |
• |
發表「聯強e城市」網站及「聯強經銷商專屬網站」,展開電子化行銷、電子化服務。 |
• |
商訊文化公司著眼於聯強經營管理經驗具參考價值,而出版「不停駛的驛馬」一書。 |
• |
泰國子公司獲泰國電腦協會評選為「泰國最佳通路商」及「最佳行銷表現獎」。 |
|
|
1999 |
• |
購併泰國Compex公司,開始經營泰國市場。 |
• |
獲「Asia Money」雜誌選為亞太地區50家「最佳管理公司」之一。 |
|
|
1998 |
• |
林口運籌中心第二倉儲完工啟用,為高度自動化之倉儲作業。 |
• |
成立澳洲子公司,開始經營澳洲市場。 |
• |
苗豐強、杜書伍同獲國內各大媒體資深產業記者共同票選為「台灣資訊產業開拓史十大關鍵人物」。 |
• |
杜書伍獲國內基金經理人共同票選為五位「未來五年最值得投資的專業經理人」之一。 |
|
|
1997 |
• |
購併香港雷射公司,開始經營香港、大陸市場。 |
|
|
1996 |
• |
營運績效卓越,成為當年上半年國內362家上市公司中,股價漲幅最大的個股。 |
|
|
1995 |
• |
股票正式掛牌上市買賣,為國內第一家股票上市的專業通路商。 |
|
|
1994 |
• |
領先同業提供經銷商「四個半天」(亦即二天)的快速維修服務。 |
• |
創立發行「聯強補貨超市」月刊,成為經銷商必備採購工具。 |
|
|
1993 |
• |
林口運籌中心正式啟用。 |
|
|
1992 |
• |
成立物流車隊,針對大台北地區客戶展開「半天送達」的快速配送服務。 |
|
|
1991 |
• |
電腦資材管理系統榮獲資策會「第一屆傑出資訊應用獎」,於評審過程中獲所有評審委員全票通過。 |
|
|
1990 |
• |
確立拓展資訊、通訊通路業務,潛心研究通路結構,決定採取「開放式通路」經營,首創銷售、配送、維修三合一的經營模式。 |
|
|
1989 |
• |
創立LEMEL品牌。 |
• |
耗資新台幣2,000萬元購置大型電腦主機及配件,以符合進一步電腦化的需求。 |
• |
先後成立高雄、台中分公司,拓展南部、中部業務。 |
|
|
1988 |
• |
聯強國際成立,資本額新台幣2億元,由苗豐強任董事長、杜書伍任總經理。 |
|
|
1985 |
• |
神通集團一分為三,神通電腦、聯通電子、神達電腦各自獨立運作。 |
|
|
1982 |
• |
神通轉投資成立子公司神達電腦,從事個人電腦生產業務。 |
|
|
1980 |
• |
神通轉投資成立子公司聯通電子,專責IC元件代理業務。 |
|
|
1979 |
• |
為推廣微處理器而創辦「微電腦時代」,為台灣第一本資訊電子專業雜誌。 |
|
|
1976 |
• |
當時擔任英特爾總公司行銷經理的苗豐強,回國投資神通電腦並擔任董事長。 |
• |
杜書伍加入神通電腦,負責英特爾微處理器的技術支援與業務推廣工作。 |
|
|
1975 |
• |
取得英特爾微處理器代理權,為台灣引進第一顆微處理器,揭開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發展序幕。 |
|
|
1974 |
• |
神通電腦成立,為台灣第一家本土電腦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