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3C通路龍頭啟動「賺小錢」變革

聯強杜書伍:「組織本來就該保持變動,就像打拳擊,拳擊手要不斷的跳,如果兩腳一著地,馬上被擊倒。」(攝影.陳宗怡)

文:商業周刊/文:康育萍/時間:2017.11.23

 

        亞洲3C通路龍頭聯強國際(簡稱聯強),去年創下營收新台幣逾三千四百億元的歷史新高,這個事業版圖跨全球四大洲的通路王國,卻決定啟動一場「由大轉小」的變革。面對產業巨變,帶領聯強走過近三十年的總裁杜書伍卻放下成本迷思,專注在尚未獲利的新事業。他的想法,又是如何落實到基層、促成改變?以下為杜書伍口述摘要。

 

  當我們談新科技,所有人都在問,「What's next?」但找不到next啊,你找到一籮筐的next,因為未來是屬於比較利基型的市場,只要是利基,就是碎片化。

 

  幾年前我就跟員工講,現在開始我們再也沒有大的數字了!都是一籮筐的小數字,所以大家的習慣要改變,組織、產品規畫要調整,專注去做這些小的產品。

 

  公司做大以後,某些產品量很大,金額很大,對小產品、小金額就很容易忽略,覺得那些是尾數……,但,CEO要了解人性,每個人都會見大不見小,做久了以後養成習慣,我的責任就是要去點破這些東西。

 

問:為什麼多數的企業做不到?

 

  第一,CEO必須要能洞悉新的趨勢,要能抓住(方向);第二,要有耐力跟毅力,耐得住虧錢跟時間,否則兩三下就死掉了,不賺錢就不做了……,但你就是要跳進去、不斷的摸索,經驗自然出來了。就像(學)游泳一樣,你一直在岸上怎麼可能學會游泳?

 

  為了布局新事業,聯強一年大概花獲利的一○%左右,在商業模式的研發跟數位化升級;另外有五%,是花在新業務開發時的虧損,這五%,一定要虧掉就對了。

 

  這可以讓我們不斷投資、開發新業務,保持一個比率在那邊,我們不會說一毛都不投資,全部變成獲利,那企業可能三、五年後就會有問題了。CEO如果只想賺錢、不敢虧錢,那很多東西都不能做了,就跨不出去了。

 

  我們經常講,CEO要訂策略、訂目標,但到後來會覺得,好像一家公司只有一個CEO在想未來……。我們談轉型、變革,基本上在於,你平常有沒有做準備。

 

  一個組織應該分成兩部分:基層主管跟基層同仁,他們(基層同仁)是你設定好目標,努力去達成,但中層主管跟高層主管,最重要的是指導方向,他們要設定好組織、制度,回過頭來讓基層主管、同仁去執行。所以,重點是上面這群人是不是非常有危機感,隨時思考如何提升、擴展……。

 

  譬如,我們事業部門每季都要報告,說明過去三年它所擴展出來的新業務,這三年來,每一項成長是多少?當然它也會刪掉比較不具價值的業務,那刪掉多少?我會看新業務占的比率,(讓它)不斷去輪替,往前走,不能一直守著原本的東西。

 

  關鍵是,CEO必須體認到,產業本來就會改變,商業模式也會變,企業只能跟著變,但也是因為有在變,你才有增加新生意的機會。我們平常就讓員工保持不斷改變的習性和認知,他們對改變才不會陌生。有些公司不是這樣,員工就做同一件事,十年不變,現在要喊改變,簡直天方夜譚。聯強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企業,員工很習慣改變,這是基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