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強大樓設計理念】當新鮮感退了!當流行過了!那會是甚麼?-南港立面設計有感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撰文背景:2018年6月開始,聯強針對新總部大樓,與建築設計團隊花了四個多月不斷討論樓層平面設計,一次次的提高坪效、動線,結果相當的理想。但在討論大樓外觀的設計時,卻陷入膠著,各方的看法非常漂浮零碎;因此,特撰寫此文,期望以完整的論述來收斂各方的思維。

 

  終於在10月9日,決定以古典建築「楔石(keystone)」的意象來設計大樓外觀。外牆選擇輕盈明亮的帷幕玻璃,嵌入白色垂直立體石材線條,使得原建物高寬比約「3.2:1(120m×38m)」,用線條視覺修成約「4.8:1(126m×26.5m)」,讓大樓看來更加修長英挺。底層用兩階式的簡潔穩重基座,映襯全棟簡約俐落的優雅線條,加上藍白明亮活潑的色調,展現聯強「穩健、優雅、活潑」的企業形象,及大樓「英挺」的氣勢。而「keystone」的位置亦嵌入聯強Logo,代表聯強就是那關鍵的楔石。

 

       當我們投入大量資金去興建大樓,都寄予很高的期望:除了内部的格局、動線、核心設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建築的立面外觀。

 

  内部的格局,只要地塊容許下,樓層「方正」就是不敗的開始。注意尺寸與使用需求的匹配性,以及如何「藏柱」,並且在適宜的核心設施下,力求高得房率與高使用坪效。所以,最大化單層坪數,是格局設計的重要關鍵。

 

  再來就是外觀。這是業主期望很高的重點,設計師也想要展現理想與創意,追求一個留名青史創作。但是,各方卻都存在很多矛盾的心理。業主期望設計師給一個「好的設計」!然而,絕大部分的業主都不是很有經驗、很有主見或是素養,而是在日常所見所覺的經驗中,形成三心二意,那就是這個不錯、另一個也很好,同時每個也都不是十分滿意…。所以就期盼設計師能給業主一個心中虛無縹渺的理想設計。

 

  在設計上,有「新意」是大家最基本的期望,跟上「流行」也是在潮流下容易被接受的;只是當「新意」的新鮮感退了,會是「歷久彌新」還是「俗不可耐」?當「流行」久了,依舊令人回味無窮而成為「經典」,還是泛濫了或退流行了,成為「過氣」甚至「嫌惡」的建築?

 

  經典美學,是真正掌握美學的設計,而且隨時間延展,各世代都依然欣賞的美。經典的美學有其關鍵的「美學元素」,精準掌握這些「美學元素」,做最佳的組合變化;再利用「新的材料」,使原先的美學得到更大的發揮。或者是,加上其他風格也是被試煉過的「經典美學」,經由無縫柔順的融合,而營造出令人激動的創新設計。

 

  這種延續「經典美學」為體,「新材料」為用的設計,應是能在「新鮮感」退了、「流行」過了以後,依然是越看越美,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回味無窮,這就是建築的永恆價值,考驗設計師對經典美學的功夫底蘊。當然,這也端視設計師是否願意投入時間,去細膩精準拿捏;還是只要業主接受就交差了事,以賺取設計費為思考主軸的商業考量。

 

  相對的,太過前衛的設計是很吸睛,但經常是試驗階段的設計,一般而言失敗率很高。萬一成功,當然自創一格百世留名;但不幸失敗,就會是世世代代「鄙視」的建築。

 

  建築是蓋來「用的」,不是只是蓋來「看的」。居住其中使用這建築,是日日年年的事,是一大群人的事。考量用的順暢、視覺的舒服、心靈的安與靜,是非常重要。為了外觀的無止境發揮,而不顧内部使用者的感受,這就是本末倒置的偏執設計、不及格的設計。

 

  一棟建築數十億、數百億的投資,不應冒太大的風險。成功雖能加值,但失敗則價值大打折扣,並且被批評百年。因此,在保護投資的原則下,應先求不敗,再求加分。所以,審慎長考品味是必要的,而且要避免短促下決策,落入接受吸睛、新鮮、流行的感官刺激下的膚淺設計。

 

  以上,是我整理過去三十多年來營建、室内裝修的經驗,並長期觀察精品(皮包、珠寶、服飾、手錶…)的生態,及平日喜好建築欣賞的習性下,針對南港這個建案,及期望成為聯強集團總部的強烈意識下,所理出之心得想法,供大家參考。

 

(註)得房率是指「主建物坪數/總銷售面積坪數」,總銷售坪數是涵蓋主建物+陽台+公設的總合,在相同的主建物坪數下,得房率愈高代表公設比愈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