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當我們知道「南港輪胎舊廠」的這地塊,原本已規劃好的建案,因配合政府「東區門戶計劃」,而要重新規劃變更設計,這就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可以參與設計、達到量身訂作的效果。因而,在2018年6月,我們主動拜訪建商業主南港輪胎,並且隔週就造訪負責規劃的「三大建築師事務所」,探求依聯強需求「量身訂作」的可能性。
首先,我們就從樓層的平面格局、配置、尺寸著手,前後約花了5個月的時間,三方密集討論,修改了11個版本才定案。這是一個很值得一提的歷程,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這歷程的這三個主角,各有立場、各有專業,也各有缺漏。
第一個,當然是主操刀的三大建築師事務所。由於整個建案量體龐大,在設計上有很多法規的要求,他的專業堅持令人信任與敬佩;但是,為能順利通過審查,它在法規遵行上便非常的保守。更何況建築師對實際辦公室的深度使用,也是經驗有限。
第二個,就是南港輪胎旗下負責營建案的子公司南榮開發,他有豐富規劃與營建高檔建案的經驗,但在商言商,希望規劃上儘可能擴大「免計容積」的面積,以增加獲利。而他會在建築師的背後,植入其意向與發揮影響力。
第三個,就是我們聯強。我們的強項是有深度的辦公室使用經驗,對格局配置及尺寸,也是有豐富的經驗。當然另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怎樣獲得最好的坪效,亦即合身而極少低效的空間;因為那些低效甚至無效的空間,都是同樣要一坪一百萬購買的。
三個不同立場,在過程中是個辛苦的拔河過程,初期非常非常辛苦;因為立場不會在討論中直說,而是各自都會用另一種理由來表達,所以會是一次、一次的「有聽裝不懂」;只能在攻防中,透過說理的方式去互相說服,而漸漸形成共識。
最終,在三方都想要去建構一個理想建築的強烈使命感下,獲得近乎完美的樓層格局配置,所以在此要特別感謝三大建築師、南榮的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