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杜書伍:國際化,不能光靠當地總經理

出處:天下雜誌 /作者:吳琬瑜、王曉玟、許以頻 / 時間:2012.03.07

 

問:泛聯強集團營收達八千億,組織過去十年怎麼成長?怎麼國際化?

 

答:這是一個發現與探索之旅,十來年,回味起來,非常有意思。

 

  一九九九年,聯強業績已經到了快五百多億。到下半年,我一直思考,那時候我們已經進入香港、澳洲、泰國,需要有人投注建立聯強的跨國營運機制,但國內又成長很快。你就會發現,人力捉襟見肘。

 

  這就引發兩個思惟,一個是人才要培訓,另外一個就是組織變這麼大,你怎麼樣去管理海外的組織?

 

  到二○○五年,因為組織很龐大,開始做比較大的結構性調整,設立更細、各功能的品管單位。一共六個:業務品管、運籌品管、風險管理、財務品管、人資、法務。

 

  這些品管單位,現在有七十人,必須要蒐集各個國家的商業環境、客戶交易模式,彙整成聯強的系統。

 

  也就是說,怎麼樣用六隻手,深入進去,去幫每一個事業單位,提升營運品質、營運績效。一出問題,這六隻手就會看到了。

 

六隻手 讓聯強營收翻五倍

 

問:為什麼要設計這種六隻手的集團總部架構?

 

答:首先,你要營運成一個非常卓越的公司,你必須要確保每一種功能都專業化。

所以,從總部的功能設計、建立,去幫助每一個事業單位,那總經理就可以帶著兵去衝鋒陷陣,有人幫他看家。

 

  因為,這些品管單位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市場:大陸市場(包括北區、南區、東區、西區四區)、澳洲、紐西蘭、泰國…,他們就可依照當地市場,去開發一些軟體,來幫助事業單位運作。

 

  而開發的軟體,可能三年後可以用在另外一個市場。很多經營模式,是隨著當地市場的成熟度、通路發展的階段性,是不一樣的。

 

  我們從另外一個市場,已經累積了這樣的經驗,也累積這樣的運作制度、電腦系統。聯強對於市場的拓展,就能比別人早一步。

 

問:什麼時候感受到效果?

 

答:比方說過去,聯強在澳洲原本是第二名,只有第一名的四○%。但是因為我們運籌做得比別人家好,去年就跟第一名打平,把原來他獨佔的全國連鎖經銷商,都拿過來,我們幾乎做得比他還大。

 

問:這七十人是總裁的幕僚們,但各地區的事業單位(BU)又是各自獨立的,怎麼讓他們合作?讓他們不會認為,這七十個人只是國王的人馬?

 

答:都是我的人馬啊!這BU也是我的人馬。我覺得很重要的是,你在挑選BU負責人的時候,就要挑觀念正確的人。這些品管單位是去幫助他,而不是削權。

 

問:靠這六隻手,庫存周轉率就可以提高?應收帳款天數就可以降低?

 

答:對,然後絕對不會有閒置資金。全部集中,過夜的資金馬上就會自動歸結,然後就拿去存款拿利息。

 

  風險品管,就是專注在從徵信系統到收款這套方法。聯強差不多三百多億的應收帳款,你說值不值得有一群人好好地看著它?運籌也有一套網絡,從我辦公室一打開視訊,就看到墨爾本庫房現場的運轉。

 

國際化人才 首重觀察力

 

問:這是海外組織的管理。那人才怎麼培訓、因應國際化?

 

答:當你是第一代領導人,你一定強勢,你是帶頭衝的,不知不覺中,幹部不會獨立思考。

 

  我現在在聯強,就像球賽打到第四節,球風要改一下。不要發號施令,我就閉嘴嘛、少說嘛。這樣改變一些方法,我就花更多的時間去考量到人資、人才、教育訓練等。

 

  我們從腦的結構與運作開始,整理出一套人才方程式,教主管讀人、識人。

 

問:有了這套方法,用人準確度提高?

 

答:對,我講個平常最容易犯的錯誤。剛開始,聯強找通路業務,因為市場沒有這方面經驗的人,所以找資質好的人重新訓練。你沒有想到,他讀書很好,邏輯很強,但不食人間煙火,他不願意去了解實務,那你就失敗了。

 

  記憶好的人,他一看就好像把書背起來了,過目不忘,所以你問他的時候,他朗朗上口,你會覺得他都懂啊。事實上,他根本沒有融會貫通,因為他只是「知」,但「知」並不等於「會」。

 

問:有相反的例子嗎?後來居上的人才,有什麼特質?

 

答:觀察力。

 

  有的學生是功課非常好,他大部份時間都埋在書本裡,頭沒有往外看,事實上,他的資訊是非常缺乏的。

 

  有觀察力的人,他會存活。因為要觀察,你一定要想。觀察是觸動思考、啟動思考,所以這些功課相對沒有那麼好的人,適應力、學習力是好的。

 

  我們的思惟是,從最根源的地方去調整。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學習,那他就可以任何事都處理得很好。我們要讓他對未來有辦法去判斷、做決策,這是中高階主管以上很重要的能力。

 

問:企業將才有觀察力、判斷力,是一個最重要的能力?

 

答:對,因為未來的世界,是更加複雜、更加變動。你有觀察力,你就會看到那個變動,然後你會自己去拆解、深入理解,然後獨立判斷。

 

問:怎麼訓練你的主管有觀察力?

 

答:有辦觀察力訓練課程呀,他們好痛苦喔(笑)。去年,辦了兩班上觀察力的訓練。同時他們每天要寫一則觀察報告給我,寫了兩個星期以後,每一個都在開始喘,寫不出來。

 

  兩個星期上課一次,一個人要寫十四則,三十幾個人,我就要看四、五百則觀察。我每天看到半夜兩、三點耶。

 

  可是,你看到一個人的成長,心裡就非常高興。

 

  我沒有跟他們講的是,我也變成有三十隻眼睛。其實,透過看報告,我也在吸收、觀察那些事物進來,變成三十隻眼睛在看。

 

化解部門主義 首重公平正義

 

問:如何避免四%中高階主管的部門主義?

 

答:在公司很小的時候,身為CEO的我就表態了,說我很重視團隊合作。即使如此,勾心鬥角不會在檯面上,但是它呈現在細微的每個事情的配合上,就知道有沒有部門主義。

 

  一個衝突事件發生的過程中,不同的階段,都存在不同的對與錯。主管最要不得的態度,就是一切以和為貴。粉飾太平的結果,是造成內部問題在台下暗潮洶湧,不斷延伸擴大。一個主管公不公平,是被部屬打分數的第一要項。

 

  組織的公平正義,是所有人最基本的要求。

 

  主管必須了解衝突事件的始末,分段進行裁決,針對每個階段、甚至每個動作,都明確指出雙方的對與錯,給予適度的鼓勵和責罰。雙方拍拍肩、雙方打屁股。進而營造公平正義的組織氣候。

 

問:你為什麼可以這麼有耐心?

 

答:因為我想偷懶呀!我把他們都訓練起來,我就可以偷懶了(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