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尺寸是很微妙的,也是很重要的。
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面臨到尺寸的不對,而感到不舒服或很扼腕。如停車位太小,停不下而得放棄。家裡傢俱擺置,這樣擺不行、那樣擺也不行……,所以就會有很奇怪不順的擺置。假如遇到擺起來剛剛好,就有跳躍的喜悅感。
辦公室也是經常會有同樣的問題。當我們掌握通用的標準隔間尺寸,這些空間就没有太大或太小的尺寸問題。但緊接著標準隔間的位置配置,就會面臨總長度尺寸的問題,這就要調整樑柱的柱距尺寸來配合。
再來就是開放空間的工位的配置。這是非常重要的,會決定整體辦公室的使用舒適度及使用成本。而關鍵也是在尺寸。
同樣面積,若能擺置的工位數越多,平均的成本就越低,坪效就越高。如何讓每坪能容納的工位越多,或是每人所均攤的坪數越少,這就是平面規劃的關鍵。
當然在思考工位數時,同時也要思考行走動線、走道寬度及舒適度。我們在規劃工位配置時,就面臨要維持走道的高舒適度,就必須減少22個工位。而減少22工位後,走道又會不當的過大,反而很奇怪。
幾經思考,假如空間尺寸能夠增加20公分,就能在高舒適的走道下,工位數增加20%,這就大大提高了坪效。這就是量身訂做,最具體成效的好處。
後來探討要如何做到,其結果令人驚艷。這小小20公分,不只帶來坪效增加20%。而這20公分的增加,並沒有增加總面積,而是挪移了不需要那麼大的樓梯寬度而來(300公分縮為280公分),這樓梯空間還是屬於「不計容積」的公設空間。
所以這20公分的調整,也同時縮減了不必要的公設坪數,及不浪費「不計容積面積」的使用。這些都是寸土寸金,每坪要付100萬買的。這就是我們一個平面格局設計,要改11個版本的原因。20公分,可說是「一箭三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