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天下雜誌 / 文:王曉玟 / 時間:2012.03.07
十年來,營業額翻了五倍、員工人數成長三倍,躋身兩岸的資訊通路霸主,聯強如何建立系統,穩扎穩打,開拓海外市場,在全世界複製無數個「杜書伍」?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很喜歡觀音。
他的辦公室,有一尊同仁送的青銅觀音,衣帶飄揚,赤足坐在蓮花上。他的辦公室與會客室間,掛了一幅從家中搬來的敦煌飛天壁畫,飛天姿態曼妙,色彩橫溢,隱約有唐朝的雄渾艷麗。
說實話,很難把自在觀音、婀娜飛天,和眼前這位一絲不苟、經營企業像鏤雕象牙球、講究組織層層通透的CEO,聯想在一起。
「我其實是個自由派,」杜書伍告訴《天下》,初中時,他還曾穿著大紅襯衫被霸凌,因為他看起來很囂張。但私底下,當同仁向他報告,頭髮沒梳好時,他會拉開抽屜,拿出髮膠,請同仁梳理整齊;面試新人,他會觀察對方的西裝外套,扣子扣得對不對。
對杜書伍而言,或許,CEO要自由自主,前提是組織與人才有紀律、有節奏、有系統的成長。
十年內,聯強營收成長五倍,員工從兩千人成長到六千人。而包括合資企業在內的泛聯強集團,去年營收更幾乎達到八千億台幣。
組織成長 宛如老樹年輪
聯強的成長有如老樹的年輪,密實有序。十年間,營業額翻了五倍,員工人數增長三倍;營業費用率卻從三.三八%,降到二.一%。比起營收是聯強三倍多的全球資訊通路龍頭英邁(Ingram Micro),還低了一.七%。
而通路業最注重的存貨周轉率,近五年,聯強也從九.三提高為十二.二。
「如果說戴爾解決了供應鏈的庫存問題,聯強是解決了需求鏈的庫存問題,」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評論,聯強「賣多少、補多少」的創新商業模式,顛覆了業界「十個業務員、十一個會塞貨」的陋規。
最令其他企業羨慕的是,當台灣企業邁向國際化,屢被庫存、匯損燙傷,還陷入海外人才不足的窘境,經常陣前換將。這些狀況,聯強卻從未發生。
「那是不得已,什麼叫不得已?就是公司沒有系統,好吧!那就你全部負責,你自己去找人。要改變這個不得已,要非常有耐心、有毅力去建立機制,」杜書伍一語道出,台灣企業過去二十年國際化步伐蹣跚的問題:只依賴當地總經理,卻沒有管理系統與機制。
聯強的「組織管理力」,從扎穩馬步開始,一步步開拓中國大陸、澳洲、印尼、泰國等海外市場,鮮少出錯。海外市場,已是聯強的成長發動機。海外營收佔總營收比重,從二○○○年的二九%,提升到去年七四%。
國際化成功的關鍵在於,杜書伍為自己添了六隻手——隸屬集團總部的業務品管室、運籌品管室、風險管理室、財務品管室、人資、法務。一共有七十多人,自行研發六套專業管理系統,讓在海外衝鋒陷陣的當地總經理,無後顧之憂。
全球通用 各地微調
「每一個功能,都在追求專業化、精緻化,才不會前面在賺錢,後面在漏錢,」業務品管室總監郭晉彰分析,聯強在台灣、中國大陸、澳洲、香港有近三萬家客戶、近三萬個產品品項,哪個客戶應收帳款過高?哪個產品線獲利未達水準?一打開電腦、一撈資料,都一清二楚。
這些功能單位,就是聯強的軍火庫、戰情室。「讓事業單位總經理在耳清目明的狀況下做出決策,提升決策的品質,」郭晉彰說。
聯強的運籌管理技術,也能做到全球通用、各地微調。
聯強的運籌管理機制,大到自動倉儲的規劃,小到膠台的大小、膠帶的寬度,都由運籌品管室統一規範。「大到飛機大砲,小到藍波刀,我們都要管,」運籌品管室總監林憲群說。
建立了全球通用的管理標準,品管室也會依據各個市場的成熟度,拿捏出不同的管理力道。
比方說,在中國大陸三十多個運籌中心,其實可以透過資訊系統,細看到每人每天檢多少料、包裝了多少品項、出了多少貨、每人的錯誤率。進入通路還在演進的中國大陸,聯強選擇先以一個運籌中心,為管理單位。
「管理評估就像中醫把脈,也要先看體質再給藥,」林憲群比喻。
在全球複製無數個杜書伍
每走到一個新國度,聯強都能透過管理資訊系統,將競爭優勢延伸到當地市場。
「聯強這六隻手,都是資訊系統,資訊系統是可以規模化(scalable)、被複製的。這些資訊系統,就是杜書伍智慧的結晶,就是聯強的企業文化、管理哲學,」台大副校長湯明哲指出。
「透過這資訊系統,聯強可以在全世界複製無數個杜書伍。這就叫制度,」湯明哲強調。
旁人看不到的是,要建置這些管理系統、管理模組的苦心孤詣。
回想起聯強要推動「手機兩年保固」服務時,林憲群還不禁皺了皺眉,苦笑了一下。
因為手機生命週期短,功能手機往往三個月就下架,備品控貨變得繁雜艱難。「正在維修的手機數目,是賣出去手機數目的八倍。加上每款手機故障率不一樣,要為每款手機備十五到二十種關鍵零組件,成本就很高,」林憲群說得淡定。
後來,經過兩年累積經驗、精益求精,林憲群終於將手機保固的庫存下降七成,運作成本砍了一半。
這兩年間,林憲群總是被太太罵,早上出門忘了關上門。「沒辦法,因為腦筋就是一直想:怎麼辦?怎麼辦?」林憲群的語氣,有種苦後回甘的甜蜜。
杜書伍自己,則花最多心思、最多時間,培養組織裡一%的高階主管。
現在,聯強各高階主管都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判斷、解決問題。這是聯強國際化開枝散葉的根源。
強人變顧問
多年前,杜書伍自行開發的業務品管系統,現在早已移交業務品管室。這兩年,業務品管室設計新管理系統時,原本還害怕更動了總裁的心血結晶,綁手綁腳。
但杜書伍一句:「這些系統,都是二十多年過時的產品!」讓業務品管室放開手腳,大刀闊斧自行獨立設計。杜書伍這位「強人」創辦人,角色已轉化為顧問。
聯強人,和其他組織人最大的差異是,全被杜書伍洗腦了。人人對杜書伍的管理理論,都能朗朗上口。
杜書伍常說,要看破平均的假相、掌握個別的差異。
一隻腳放到一盆一百度的沸水、另一隻腳放到一盆零度的冰水,平均溫度五十度,從平均數字看,以為很舒服,實際上,兩隻腳都受傷。
國際化經營也是如此,既要有全球通用的管理運籌平台、統一的績效評量指標,又要能看到各地市場的差異。
這就是聯強憑數字管理、又參透數字表象的國際化經營之祕。
杜書伍「隔代教養」高階主管五階段
1.老師傅帶學徒,CEO親力親為:CEO主持會議,一抓到議題就闡述管理觀念。CEO常常上班到半夜十二點、一點。
2.CEO開課:每星期五早上八點鐘上課,兩到三個鐘頭,四、五十位高階主管參與,CEO自己準備教材。
3.發展聯強EMBA:發現講課聽眾吸收速度不一,不如以文章讓主管們自行閱讀、自行決定吸收觀念的速度。為讓更多新進同仁閱讀,杜書伍擴大《聯強EMBA》的寫作廣度,從每天發生的問題寫文章,建立正確觀念。從一週寄發一篇文章到一週兩篇,教導全公司同仁整合閱讀。
4.發展「腦的結構與系統」與「人才方程式」教材,教主管系統化地讀人、識人。
5.培養高階主管觀察力,以及獨立思考判斷能力。CEO一週和二十多位海外主管視訊會議「聊天」,從天氣聊到運作,用「視訊聊天」建立默契,溝通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