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說,她掉了一個兒子

作者:杜書伍(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大一的時候,學校規定全部新生都要住校。上下舖的鐵床,外加一張書桌一個小置物櫃,小小一間寢室裡住了八個人。

 

  八個學生來自北中南各地,生活背景從非常富裕到清貧、從公務員家庭到建設公司小開都有。大家白天上課,傍晚飯後到圖書館K書,一直到晚上十點鐘才回到寢室;每晚睡前,八個不同環境不同背景的同學,天南地北的聊天、抬槓、辯論,爭辯到針鋒相對面紅耳赤,都是常有的事。

 

  大一上學期結束後,寒假直接上成功嶺進行寒訓,結訓完緊接著又銜接下學期的課程,等於一年後的暑假,才有比較長的時間住在家裡。結果暑假快結束前,有一次我的阿姨到我家,她悄悄的把我拉到一旁問我:你怎麼搞的,你媽媽跟我說,她(像)「掉了一個兒子!」

 

  我仔細回想了一下,那年暑假我待在家裡,動不動就跟兄弟爭執,也經常對父母頂嘴,反駁他們的想法。好像突然變了一個人,變成家裡的反對黨。

 

  這才讓我驚覺:原來過去一年的住校生活,我起了那麼大的變化。

 

  一個人的觀念與價值觀,主要來自父母親的型塑與影響;而家裡的兄弟姐妹,在同一個環境的耳濡目染下,觀念想法也會十分接近。

 

  上大學後,表面上跟同學之間因為家庭背景不同,觀念、價值觀差異很大,而常常在爭辯鬥嘴;但卻也透過激烈的碰撞與爭辯,不知不覺中,我接受了別人的某些觀念,別人也被我修正與改變了某些想法。很重要的是,彼此都透過高頻度的碰撞交流,擴大了自己的觀念與思維,這是無形中很大的成長與收穫。

 

  回到家後,有些觀念、想法變成跟以前不一樣,當然就容易跟父母兄弟爭論辯駁,讓我的母親很不習慣。

 

  因為我的改變是很自然地發生,原本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由於我母親的一句話,觸動我體認到思維互動的重要性。

 

  後來我開始有意識地建立習慣:透過傾聽與有意義的談論,了解不同環境背景的人其觀念與價值觀的差異,並習慣性比對、調整、分析、整理,以擴大自己的思考與經驗範疇,累積下來,能夠更快更顯著地養成成熟的判斷能力與做事的火候。

 

 

回到顶部

關注聯強EMBA

 

Facebook粉絲專頁

 

文章轉載規範
須註明「作者杜書伍為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須註明選自「聯強EMBA」
需依原內容(含標題)據實轉載,不得擅自修改、增刪、自為重組
僅限於非營利使用

若有文章轉載及授權相關問題,請與我們聯絡synnexhr@synnex.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