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術老師

作者:杜書伍(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我唸建國中學高一的時候是民國五十六年,那時建中的學風很自由,老師很少管學生的功課,甚至同學上課時趴著睡覺,老師也不管。當時很多老師是民國三十八年從大陸來台的,能夠在建中執教,通常是深懷才具或是經歷特殊,可說是臥虎藏龍,很多老師至今還令我印象深刻。

 

  我的美術老師郭老師就是一例。記得有一堂課,老師提到有一張耶穌升天的畫,畫中是一個棺材,耶穌躺在其中,觀賞者從左邊會看到棺材對著你,走到右邊,棺材也對著你,令人毛骨悚然。看起來好像很玄,有些人甚至感到有點邪門,但其實這是「完全對稱」技法呈現的效果;他用棺材的例子,一下子就勾起我們的興趣,其實是為了說明線條的視覺原理。

 

  以前上美術課每人都要準備一本圖畫紙,要畫畫時就撕一張下來用;郭老師會提醒我們,要從第二張開始畫。因為第一張圖畫紙可能沾灰塵,如果拿第一張,那第二張就變成下次的第一張,永遠都會拿到沾灰塵的圖畫紙。連這樣小的地方他都會提醒我們。

 

  當時的學期功課,是學期末交一張圖畫,畫甚麼題材不拘。學期一開始,我就興致勃勃地跑到學校對面的植物園,畫荷花池的荷花。夏末秋初荷花盛開,我打好草稿就丟一邊,想說學期還早;等到學期末要交作業時再去荷花池,一池荷花早都枯了,只剩枯枝殘葉,只好自己憑空想像……這也讓我提醒自己,就像荷葉荷花會不見一樣,不要認為一個東西會永遠存在。

 

  另外,印象很深的是,郭老師對景泰藍研究很深,經常興致盎然的講述景泰藍的歷史、沿革、工法、如何鑑賞等等,當時他就曾提到想從事景泰藍的研製。後來我開始工作後,有一次要買禮物送給外國客人,剛好買到我的美術老師郭明橋的作品,沒想到他真的實現了他的夢想。

 

  想起高中上美術課的往事,在郭明橋老師的引領下,啟發了我對「對稱」、「線條」、「光線」等美學的力量,有了初步認識。觸發我一路走來,小至對衣著或公司Logo,大到建築與空間設計,都習慣性的去觀察體會這些設計的美感,運用在工作及生活上,受益良多。

 

註:郭明橋先生是曾經師承張大千先生的知名畫家,後來更辭去教職,創辦中國景泰藍公司,成功研發製作景泰藍的技術,使景泰藍技藝得以持續發揚光大。

 

 

回到顶部

關注聯強EMBA

 

Facebook粉絲專頁

 

文章轉載規範
須註明「作者杜書伍為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須註明選自「聯強EMBA」
需依原內容(含標題)據實轉載,不得擅自修改、增刪、自為重組
僅限於非營利使用

若有文章轉載及授權相關問題,請與我們聯絡synnexhr@synnex.com.tw